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信息
温州创新农资监管服务模式 从源头守护餐桌安全
发布日期:2018-12-17 14: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日报

 

       农资(农药)安全与农产品安全密不可分,近期,我市监督抽检送样的45批次农业投入品中,仅1批次不合格,合格率达97.8%。数据背后,是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农资监管服务模式,狠抓农资经营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实施“绿剑”执法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举措,从源头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自动比对预警、大数据监管服务、以秒计的速度快捷销售、批量数据导入……在苍南县蓝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口叶农资店,店长陈善锋熟练地使用着温州市农资购销移动终端。与往年的忙碌相比,信息化带来的便捷让他如释重负,可以更轻松地应对农民需求。“近期有哪些伪劣产品,平台会预警推送给我们。以前客户一多就会一团乱,有了新终端,产品一目了然,进货销售有条不紊,生意更好做了。”陈善锋说。

       农户在农资门店购买农药后,一旦触发“三过”(即过期产品、过量购买、过界使用)预警设置的条件标准,经过系统自动比对后,平台就会发送预警信息。若没有及时处置,农业执法人员在收到预警短信后,会通过移动执法终端“一张图”定位导航,到门店执法巡查,提醒督促农资经营户及时进行退换货或下架处理。若农户购药超过其登记种植范围,平台也会提示植保等专业技术人员及时上门提供指导服务,防止出现过量和误用等要害情况出现。


       “监管服务系统移动终端与传统电脑终端的同步开发应用,是创新农资监管服务模式的举措,不但服务农户和农资店,平台提供的大数据也更有利于全流程实时监管。”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袁亦文介绍,“温州市农资监管服务信息化系统平台”今年4月开始在苍南县试点开发到近期推广投用,结合实时视频监控定位,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纠纷。

       袁亦文介绍,在现有功能基础上,该系统平台将不断完善升级,并逐步在全市推广,围绕“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安全可保障”的要求,最终实现全市农资监管服务的信息化应用、规模化连锁、标准化门店、常态化监管。

       今年,试点的苍南县还以省农业农村厅农资经营“两化”建设要求,率先开展星级精品示范门店评选工作,共计78家门店积极参与评比,营造了农资行业诚信规范经营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有240家农资经营主体参与农资经营规范化示范创建,共关停淘汰“低、小、散”农资(农药)经营门店76家,现有的647家农资经营门店已全部纳入省、市农资监管服务信息化平台,使用率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为有力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市农业执法部门已连续17年组织开展“绿剑”执法行动,并探索形成了“绿剑”3+X执法模式,即春、夏、秋三次全省性集中执法行动,加上针对某一时段、某些地区、某一产业或行业开展的各种专项执法行动。今年以来,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组织各执法队伍在全市开展“绿剑”夏季秋季集中执法、市县交叉联合执法、种子专项执法等执法行动共8次,质量监督抽样检测1541批次,共查获假劣农资2.13万公斤,办案91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线索)2件,约谈企业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