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索引号 001008003015004/2021-00092
组配分类 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1-02-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1-02-25 09:22 字号:[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奋战1161,奋进2020”年度工作主题主线,聚焦“六重”清单落实落地,深化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高质量抓好决战脱贫攻坚、农业稳产保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小康。前三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4.3亿元,同比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08元,同比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5:1。 

(一)精准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提升。“五排查五清零”任务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效化解。146户(322人)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下农户全部清零,1044户危房户、4147户无房户全部清零。实施产业就业帮扶、折股量化帮扶,新增帮扶低收入农户2167户,永嘉来料加工带动就业致富入选全省精准扶贫十大案例;异地搬迁帮扶9147人,并确保“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75元,同比增长14.5%,高出省均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文成县获省政府扶贫工作专项激励。

(二)乡村振兴“两带一园”建设持续推进。全年落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311个,以项目建设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56条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旅游精品线,带动乡村旅游人数达4101万人次,占全市旅游业比重的52.6%。新建乡村振兴示范带37条,续建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2条。围绕“六无六有”“十个一律”,累计整治田块577个、面积48.4万亩,规范新建管理用房1833座,创建样板田块34个,全力打造美丽田园。乐清市龙西乡龙溪村获评全市首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洞头、乐清、瑞安等3个案例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在全省农博会上举行温州乡村振兴“两带一园”建设成果发布会暨“瓯越鲜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国内人民日报、新华网、农民日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20多家媒体报道,累计观看和点击量达1000万人次以上。

(三)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迭代升级。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扎实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文成县被授予2019年度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平阳县、泰顺县推荐上报2020年度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培育名单,全市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760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6个,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397个,累计完成垃圾分类处理村2863个,覆盖面达94.37%。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选“最脏村”315个、“最美村”314个、“最脏公厕”534座。深化省级善治村和善治示范村创建,初步确定善治村创建231个。完成130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75个乡镇、1140个村纳入“三资”智慧监管试点。启动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3.3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经营性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11.7%。

(四)农村集成改革不断深化拓展。成功承办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交流现场会,龙港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瑞安市探索小农户和现代金融有机衔接机制改革新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乐清宅、平阳、泰顺3项试点改革,深化瑞安、平阳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改革,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完成农房盘活3103幢,带动农户就业6033人,吸引资本投入6.88亿元,增加村集体收入3272万元,增加农户收入1.17亿元。瑞安市与世界500强中化农业合作打造新型“三位一体”模式获农业农村部肯定,全市建成“三位一体”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300个。

(五)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农业工作专班,实体化推进粮食、生猪增产保供,完成163.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开展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落实3.3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粮食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新建万头规模猪场22家,10家建成投产,11月底生猪存栏62万头、出栏56万头。培育“瓯越鲜风”区域品牌,建设首批300家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首批30个市级示范基地,完成制定首批14个品种导则。

(六)现代农业平台加速打造。培育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1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1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田园综合体9个。乐清市列入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永嘉楠溪源头田园综合体、乐清大荆铁皮石斛田园综合体、瑞安天井垟田园综合体列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瑞安获批全省唯一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平阳县南麂镇入选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洞头区入选第一批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名单。洞头、乐清、文成、平阳、苍南列入省乡村振兴产业数字化建设示范县,合计获得省财政补助3.4亿元。乐清、瑞安、苍南荣获全国农业农村数字发展水平评价百强县。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深度融合温州“五城五高地”建设和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聚焦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两带一园”建设,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畅通循环,奋力实现“六新”突破,率先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约为1.98:1。

(一)抓好农村改革三大重点,争创集成改革新高地

1.深化“三位一体”改革。以争创全国“三位一体”改革示范市为目标,以“规模化+智慧农业”“品牌化+现代流通”“普惠化+金融创新”“组织化+资源整合”为抓手,创新“三位一体”模式,推动生产合作“全周期”提升、供销合作“全链条”联动、信用合作“多元化”创新。建成“三位一体”示范性农业经营主体10个。

2.深化国家级改革试点。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配置为重点,加快推进乐清、龙港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加快“三权分置”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全域推进;集成推进平阳县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改革试点经验,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集成泰顺县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改革经验,完善“新居民、新社区”管理模式,强化社会保障和管理服务,确保“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3.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做好到期延长流转工作指导。高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100家,新增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新增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以上和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90家以上。

(二)建设乡村振兴“两带一园”,打造乡村公园新亮点

1.推进乡村公园建设试点。牵头研究乡村公园建设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选择若干片区开展试点。以村、镇和区域为单元,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基础,叠加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经济,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建设。实行农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整治,全面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植入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乡村文化、基层治理等功能,体系化、标准化打造人无我有、具有温州辨识度的乡村公园,制定乡村公园的中国标准。

2.由点拓面打造“两带一园”。持续谋划招引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重大项目,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产业带集聚,带动西部山区绿色崛起。新建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100个以上,新培育旅游精品线20条,实现乡村旅游人数达4000万人次。全年新建乡村振兴示范带21条,提升乡村振兴示范带72条,续建跨区域精品带2条,全面提升已建示范带和精品带,全域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发展前景广阔、百姓创业致富的乡村振兴景观带、产业带、人文带和富裕带。巩固深化田园环境整治成果,健全完善提升田园整治标准和机制,拓展田园农业功能,做好农旅深度融合文章,植入更多产业元素,推动“美丽田园”向“美丽经济”转化。

3.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推动农村垃圾革命从集中收运处置向源头分类、资源化利用升级,污水革命从截污纳管向全面达标排放升级,厕所革命从普及卫生厕所向创建星级公厕升级。深化“最美村”“最脏村”“最脏公厕”评选,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示范县。新建新时代美丽乡村700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300个。力争平阳县、泰顺县创成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三)实施稳产保供三大工程,增创提质增效新优势

1.实施粮食稳产提质工程。加大规模种粮补贴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高质量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和管护,谋划粮食生产功能区修编,力争将复种指数提升至1.6。新建、提升“菜篮子”基地3万亩,储备应急蔬菜100吨。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属地政府主导机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为抓手,建立“项目储备库”“高标规划图”,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奖优罚劣和督考机制,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机制。

2.实施生猪增产保供工程。全力推进万头规模猪场建设,22家万头规模猪场全部建成投产,生猪存栏达99万头。推动畜禽屠宰行业转型,重点支持永嘉、瑞安、平阳、苍南打造集屠宰、加工、冷链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屠宰企业,改造提升生猪和牛羊屠宰场5家。坚持“六化”引领,提升畜牧业疫病防控、粪污处理、数字化建设水平,建设60家绿色牧场、20家省级美丽牧场。启动省市共建P2实验室项目。

3.实施渔业现代化提升工程。纵深推进“浙南鱼仓”修复振兴,加快发展大黄鱼等高附加值海洋养殖业,鼓励发展远洋渔业。加快推进洞头中心渔港、苍南舥艚渔港、苍南霞关渔港3个渔港经济区建设,加快落实“港长制”,实施渔获物定点上岸管理和渔港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竣工验收3个标准渔港(避风锚地)。加强现代渔业绿色发展,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2个,新增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5家。

(四)推进产业振兴三大行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1.实施平台拓展行动。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为主平台,高标准推进田园综合体、农创园、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等产业平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全年开展1-2次招商大会,招引知名工商企业投资乡村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实现社会资本下乡100亿元。

2.实施强链补链行动。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强化数字赋能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与种养业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农业工厂试点建设,搭建数字“三农”电商平台,打通全产业链堵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重点培育10条10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

3.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111”行动计划,以绿色、健康的标准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严格执行“一品一导则”“一场一标准”,严格准入机制,加快在省内外打响“瓯越鲜风”品牌。

(五)夯实乡村建设三大基础,开拓城乡融合新局面

1.发展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把农业农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和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潜力所在,把握“土地出让金收益的50%用于乡村振兴”政策红利等机遇,加大农业农村投资力度,推动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资源向农村延伸,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等化水平。

2.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聚焦生产生活智慧化,对接全省数字乡村“1115”平台,建设市级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力争纳入“城市大脑”,精准赋能生产管理、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整体智治。深化省级善治村和善治示范村创建。全面加强村级“三资”智慧监管,实现村级“三资”智慧前置全托监管全普及、全贯通、全融合。

3.全面推动“两进两回”。实施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行动,有序推动城乡科技、人才、资本等高效双向流动。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为契机,建好温州乡村振兴学院,把农业人才引进纳入温州引才“510计划”,完善院地合作机制,建立农业领域科技人才智力资源库,建设农民创业实训基地、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园、农村创业指导中心等创业平台。

(六)完善强村富民四大保障,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1.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新一轮“三年计划”,深化“帮扶八法”,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健全“红黄绿”三色管理制度,严防“注水”“返薄”,杜绝“数字消薄”。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不低于上年全省平均增速,力争消除年总收入不足25万元、经营性收入不足10万元的村,基本消除收支倒挂村。

2.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完善低收入农户动态精准管理,完善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机制,增强增收能力,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共同富裕。大力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

3.统筹抓好农业安全生产。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实现县域全覆盖、规模主体全落实,建成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4个。持续推进“绿剑”“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开展海上渔船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整治涉嫌帆张网作业渔船、涉渔“三无”船舶、“挂靠渔船”等高危渔船,建立健全渔船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渔船安全管理水平。

4.建设三农“铁军”队伍。开展“亮绩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培养一批狮子型干部,建造一支富于创造、充满激情、勇于担当的“三农”铁军。落实领导干部“一人一课题”机制和工作创新机制,实施项目化管理,推动形成以课题谋思路、以思路促发展的工作氛围,全面推进“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