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温州市农村工作指导员、村第一书记园地  > 调研思考
凝心聚力解难题 人居环境换新貌
发布日期:2022-08-05 10:1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指办

2021年5月,瓯海区财政局泽雅财政所负责人、一级主任科员潘玉良派驻至瓯海区泽雅镇石桥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把石桥村村民健身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工程作为打响环境整治翻身仗的首个项目,团结带领全体干部逐一攻克项目谋划、政策处理、资金保障等三大难关,有序推进工程建设,有效整治石桥村脏乱差的“顽瘴痼疾”,实现人居环境根本性改善。

一、背景介绍

瓯海区泽雅镇石桥村是泽雅风景区入口的第一个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但因建设滞后、监管不善等诸多原因,该村 “脏乱差”问题突出,不仅影响本村村容村貌,还极大影响了外来游客对泽雅景区的第一印象。但是,囿于该村位于泽雅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产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开展环境整治村民思想抵触、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

二、主要做法

一是广开思路、深度调研,争当项目谋划“引路人”。上任第一周,潘玉良就走遍石桥村的家家户户,与村民群众讨论村集体发展思路,与乡贤能人共话石桥愿景,深入开展水源保护地政策研究,凝聚挖掘石桥村资源打造乡村特色的共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石桥村实际情况,与村两委多次协商讨论,最终下定决心从“头”做起,以村口广场环境提升为撬点,植入石桥豆腐鲞特色品牌文化墙,打造村民健身休闲文化广场,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拓展,全方位提升村口形象。为顺利推进项目落地,潘玉良不断找专家、能人请教,逐渐从工程项目的“门外汉”变成“内行人”。在项目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潘玉良的身影,一一把关图纸设计、项目申报各个环节,重点节点反复推敲。比如项目所在地位于河床范围内,潘玉良带着村两委多次上门对接水利局,聘请专家开展项目防洪分析,确保项目建设做到万无一失。 

二是锚定难点、集中攻坚,搬开政策处理“绊脚石”。潘玉良深知政策处理是否顺利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推进。石桥村的村民健身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占地仅3亩,但涉及农户16户,情况较为复杂,再加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刚刚上任,政策处理的经验不够丰富。面对挑战,潘玉良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退休老干部召开动员大会,成立工作专班,协同合作、多线并进,逐户分析研判、切准问题关键,在短短一周之内完成了75%农户的政策处理工作。遇到个别农户提出不合理、不合规的要求,潘玉良发挥“跑断腿、磨破嘴”的工作作风,一户一户做工作,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化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面对项目红线范围外的农户游步道使用权属纠纷,经实地查验后,潘玉良一方面积极与设计公司、施工单位对接优化方案,另一方面积极做通当事人思想工作,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三是全民动员、夯实保障,筑牢村级项目“压舱石”。石桥村的集体经济薄弱,180万元的项目工程款缺口成为项目建设工程中的一个痛点。潘玉良充分发挥自身财政财务专业优势,综合分析利弊,谋划发展思路,带头梳理项目设计方案等各项前期准备手续,多次就石桥村村民健身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向上级领导汇报。经过多方努力和争取,该项目成功纳入当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90%的项目工程款获得财政资金保障,同时,获得区财政局和镇政府等单位帮扶资金40万元,填补了项目资金缺口,有力缓解了村集体的资金压力。此外,借力美丽瓯海全域行动,潘玉良积极带领村两委、党员、志愿者、妇女等多元力量,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志愿活动,做到干群齐动手村庄焕新颜。

三、突出成效

石桥村村民健身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工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全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通过“金角银边”整治以及文化广场的建设,让石桥村成功从“脏乱差”蜕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另一方面,通过工程项目谋划、申报、实施等全过程“一线作战”,不仅磨练了村两委干部的干事本事、积累了工作经验,还激发了村干部的干事热情、树立了做事威信,村干部的精气神实现完美蜕变。

四、思考与感悟

潘玉良派驻时间才一年,但从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中,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是基层工作的基础是群众。要坚持把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政策处理上的难题,但只要保持一颗公心,坚持为村庄发展、为群众幸福服务,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二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是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年来,通过工程项目推进、志愿文明行动等工作,石桥村整体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走进石桥,带动石桥的经济发展。(温州市农指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