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财政局驻西坑畲族镇让川村 叶建文
一、美丽乡村让川村的基本概况
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为依托的活动。乡村旅游是发生在有土地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农业活动)的,存在永久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永久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性旅游的必要条件,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世界济济合作组织强调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保持乡村性的关键是:小规模经营本地所有、社区参与、文化与环境可持续。
(一)地理、人口、面积情况。让川村是西坑畲族镇的美丽乡村,新56省道穿梭其中。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共331户978人。全村总面积2.9平方公里,拥有山地面积780亩,耕地520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近二年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建造了香樟观景平台和池塘水车,修复了2家祠堂,红枫岭正在建造中。有樱花基地一个,还有小型荷花田、田螺基地。
(二)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让川村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成员5人;村监会成员3人,村监会主任由普通党员担任。全村党员38人,近三年发展党员5人, 2014年五星争创被评为三星党组织。2015年村主职干部人均报酬2.1万元,全部为财政支付,其他村干部零报酬。近期已向省级申报美丽乡村优秀项目。
(三)经济发展情况。让川村2013年列入美丽乡村建设,政府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已起步发展民宿行业,“避震安置小区项目”已立项,西坑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已建成,但基础设施未配套完美。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外出务工为生,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常年外出务经商工人员占全村人数半数以上。目前全村有低保户40户,残疾人16人,危房户2户,2014年低收入农户93户。村集体经济零收入,没有自己的产业,村级组织运转完全依靠上级经费下拨,属于西坑镇经济薄弱村。目前虽然引进了几家民宿行业,如悦慢小院、香樟小院等,当地农民兴办了山水乐园和葫芦岗农家乐,床位50多个,但接待能力低,接待水准不高。由于村内自然村落分散,村级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村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
二、让川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
当前,制约让川村特色旅游村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因各种原因,美丽乡村项目未按时完成,补助经费扣减100万元。资金缺口大,无法继续实施后期建设项目。笔者通过对让川村的调查和走访,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在让川村内的一些道路设施不完善导致了旅游者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道路的狭窄使旅游车辆前往家庭旅游者需行走;部分道路未硬化和改建完毕。主要原因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现在人们驱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越来越多,道路设施的完善会使让川村的旅游发展的更快。反之,会对其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2、虽然民房已装饰,但屋边杂物乱放,村民屋内较乱,不整洁。目前无村民中心办公楼,村级阵地建设相对落后。
3、饮水工程急需解决。由于各自然村落分散,无法集中修建统一水源,只能采取各自然村分片解决的办法,村民吃水用水存在困难,上年上级为此专门安排了自然村自来水项目经费28万元。因民宿行业正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外来人员增多,村中心同样急需解决吃水用水问题,资金缺口大,项目还无法全面开展。
4、休闲场所贫泛。乡村公园和民族广场未建。荷花田面积小,没有配置步行道。
5、千年香樟平台边无公厕,游客无法就近解决上厕,有损美丽乡村形象。
虽然旅游者到乡下旅游时对乡下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的,但是如果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就说明它不具备旅游的条件了。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达不到预期的标准,与人们的预期相差甚远,让人感到是在花钱买罪受,那这种旅游又能坚持多久呢?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强烈需求,只顾眼前凑合接待,没能很好地考虑将基础设施改善后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更没有考虑如何将乡村旅游持续下去。
(二)民宿行业和农家乐未成规模,档次不高,接待水平有限。
让川村现有悦慢小院、香樟小院、山水乐园3家民宿和1家农家乐,在建民宿2家。最大接待量不足50人。发现村民观念意识未转变,之前没有得到真正的直接经济效益。村民胆小,怕风险,不敢投资适合当地发展的民宿和种植行业,还在等待观望,还需村干部和能人带动。
(三)卫生条件差。
让川村的卫生条件差,尤其是厨房和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而道路沿边不清洁差则是乡村旅游存在的普遍问题。多次考察,所到之处,游客反映玩得都比较开心,农民们也热情有加,但有许多地方都不尽如人意,现举几例:
例一,香醇的乡村饭固然诱人,夏天蚊蝇到处可见;主人热情的笑脸和豪爽的笑声的确使人感到农民兄弟的淳朴与亲切,但不讲卫生的陋习很是尴尬。
例二,环境不清洁。我们今天的乡村旅游虽不是什么“贵族”到乡下度假,而是普普通通的旅游者到乡下旅游,但是起码的卫生条件还是应该有的。公共卫生管理无保障经费,全村只有一名运送清洁工,没有专职清扫环卫工。公共厕所乱七八糟,没有专职保洁员。道路小巷不清洁。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是主观意识落后,陋习难改,保障经费不足。如果照这样下去,旅游者的旅游去处就会转向,而郊区的乡村旅游就有可能由于它的脏和差而无法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受损的仍是乡村旅游业和农民本身的经济利益。
(四)农家特产品产、销未成一条龙。
农民种植的土特产品未成规模。零星分散种植,各品种杂乱种植在一起。大部分人还是送到集镇市场出售。
(五)乡村旅游管理人才欠缺,经营者旅游业务知识贫乏
由于总体上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条理也不规范。另外,到乡村的旅游者中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比乡村人的文化水平高,求知欲强,所到之处都想问个明白。然而大部分村民的旅游专业知识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导致不少旅游者乘兴面来败兴而归。
造成这些问题所在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者和村民对乡村旅游的特点认识不清,不懂得如何去钻研相关业务,不懂得去揣摩旅游者的心理,错误地认为旅游者来到这里看见了山,看见了民房,看到了自然景观就行了。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使村民和从业人员根本就没有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导致了对旅游业务知识的贫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乡村旅游有一定的季节性,一年下来,经营者的投入与经济利益的比例是多大,这是乡村旅游经营者首先考虑的问题。
(六)村级没有“造血”企业和项目。
让川地处偏僻山区,其他产业机会少,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困难。村委会没有属于自己的产业,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经费需政府部门帮助扶持。家庭收入低,村内低收入农户90多户,占近30%。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受制于技能、资金等因素制约,创业增收层次不高,不会挖掘和开发自有的特色产品,严重制约了创业增收步伐。
三、让川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围绕打造“宜游宜居生态县”战略,充分发挥文成的生态旅游优势,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体系。让川位于文成县百丈漈、龙麒源、安福寺、月老山、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猴王谷、林场滑雪场、绿水尖滑草场八大景区核心中央境内。温州等地市民可以驾车从温州南出发到瑞安飞云出口下,开往文成县城,再从文成县城到西坑镇让川,全程不足2小时。本地气候宜游,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景区内7月份平均气温21℃~25℃,是良好的避暑佳境。
针对让川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提出以下对策:
(一)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政府部门应在统一指导下加大村内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到乡下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体验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尽快建设红枫道、公园和民族广场等休闲场所。扩大荷花田种植规模,修建观赏步行道。投入连接高步、村中心和葫芦岗成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高步自然村发展农业水果基地、建造游泳池、特色民宿和高岩漈休闲场所。连接千年香樟观景平台与葫芦岗古香樟树步行道。开发“有色林”基地。
为了体现美丽乡村的建筑特色,“避震安置小区” 项目应该以农家小院形式设计建造。
但在设施建设上,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二)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
积极进行做好宣传工作,用新的思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迅速改善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乡村旅游业的规模。引导和带动村民投资,让村民入股,真正得到实惠。
(三)提高让川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整体水平
在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让川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搞好软环境,使旅游者能在干净、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中尽享其乐。人们空前渴求返璞归真。亲近泥土,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生活质量,更是一种生活时尚。要想使让川乡村旅游更上一个台阶,首先要加强对村民和从业人员的教育。
另外,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乡村旅游服务意识,就必须进行教育培训和强化培训。这是增强让川乡特色旅游村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因为一切旅游活动都是围绕着游客进行的,围绕着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进行安排的。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素质培训。
在对素质培训的同时,加强对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村民和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整体感受。因此,增强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也有利于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从而谋求让川乡村旅游新突破,使让川的特色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四) 拓宽特色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村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文成县提出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县的发展定位,为大力发展畲乡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畲族的居住、饮食、民歌、舞蹈等风情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畲族健身舞蹈最富有情趣。畲族文化是文成地方文化中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也是我县建设文化旅游带的重要载体之一。另外,把“长桌宴”的文化作为一个品牌来发展,做大做强,体现农家乐新鲜感。
(五)强化分类特色管理,防止标准化,商业化与城市化对乡村旅游的“侵蚀”。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继续保持“乡村性”,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的卖点。另外,还要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性活动,以特色来吸引游人。让川的乡村旅游也可以推出一些田间劳动,进行烧烤做饭等等。我相信会有许多旅游者。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旅游者会从中体验出农家的新鲜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