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南郊街道德政村位于十里亭辖区,下辖牛桥底和蛟尾堡2个自然村,总面积1800亩,炬光园、S1线德政站等多个重点项目落建该村,2018年计划土地出让量、储备量居南郊首位。全村共有农业户600余户,农业户籍人口2300余人,党员60名,村民代表6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
2017年,德政村完成蛟尾堡自然村整村拆征工作,意味着14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和5个多亿人民币的拆迁补偿款将落户该村,村老人公寓项目工程、炬光园工业园区内村二产项目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德政村未来发展前景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村两委班子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清醒认识到繁华背后的潜在隐患:拆迁补偿巨额财富如何增值?拆后村民创业增收融资难问题怎样解决?困难村民如何致富?这些拆后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村集体的长远发展,更涉及辖区的和谐稳定。在此背景下,德政村与泰隆银行的“党建+金融”银村共建模式被引了进来。
二、基本做法
(一)支部引领,牵线搭桥打造联建样板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高瞻远瞩的支部班子是引领村民致富的基础。一是高配班子优化结构。2017年换届选举,新一届年轻的村党支部走马上任,支部书记1984年出生,委员1985年出生,高中以上学历3人;2017年11月,市里下派副县级调研员周新燕同志任德政村第一书记,鹿城区金融办党组成员陈洁琼任农指员,双剑合璧驻村指导,一些涉及村计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广泛调研明确需求。针对拆后发展致富问题,驻村干部积极主动发挥作用,指导村两委多次召开支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与村民细心交流,了解其创业项目、投资意向及融资需求,以此为据设定服务清单,对接银村共建对象。三是精准对接量身定制。在驻村农指员的协调下,德政村与泰隆银行的银村共建正式上马。针对德政村,实行“四个一”个性化方案: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1个集先锋展示、业务办理、知识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室;给予五星村1个亿的信用额度;长期派驻1名专职金融代办员开展对口服务;建立1个村民信用档案库,内容涵盖家庭情况、财务收支、个人信息等资料,结合“三品三表”信贷技术,让村民享受便捷的信贷服务。针对村民,通过分层分类管理,以客户为单位进行持续细分,制定不同的服务和价格,提高客户体验,提升单产效率,泰隆负责人表示:“个性化定制信贷产品,搞民宿有‘民宿贷’、卖烧饼有‘烧饼贷’、种葡萄有‘葡萄贷’,帮助村民顺利度过转型期。”
(二)党员先行,红色引领彰显先锋力量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先试先行,触发村民的投资热情和创业激情。一是构建村居“双基对接,双基双赢”机制,将基层信贷机构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和基层党组织的信息、资源和组织优势有机对接,真正做到普惠金融进村入户。二是开启富民强村发展之路。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践诺等活动,开展“1+N”帮扶行动,安排村里的创业先锋党员与2名以上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扶,手把手传经验,面对面授技术,点对点抓项目。在村二产项目、老人公寓建设中,一度陷入项目融资和运营“双难”境地,党员引领、结对帮扶起到了关键作用。三是启动“先锋服务”普惠金融模式。村党组织开展“先锋指数”评定,给予优秀党员“先锋卡”、“先锋贷”,提供信贷、结算、增值、财富管理4个方面的优惠服务,实现党员争先和党员创业双激活。迄今为止,已发放“先锋卡”20张,通过信贷绿色通道发放30万元无抵押贷款1笔,30分钟完成开卡、贷款入账一条龙服务,村党支部书记李祖伟说:“现在,党员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村里党员争当先锋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村民普惠,志愿服务提升组织温度
做有温度的党建,通过志愿服务传递红心、传播文明,最终汇成一股强大的暖流,将党员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一是公益先行。下一步计划发动村党员、村民志愿者、泰隆公益先锋队,积极投入帮村民免费看病、理发、拍摄全家福,开展困难家庭“送温暖”等活动,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设立“好人贷”,助推好人好事,弘扬社会正能量。二是知识普及。通过村民大会、党员会议、微信公众号银村共建专版等载体,开展手机微党课、党建漫画、党建动画等党建文化普及,举办“两提升、三防范”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守护村民的“钱袋子”。三是佳节送暖。村党支部将与泰隆银行联动开展主题节日活动,腊八送暖粥、春节摆分岁酒送福上门、正月初八“财神”发红包、元宵节汤圆灯会……接下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将精彩纷呈,不断加深银村共建的感情积淀和提升组织的温度。(鹿城组 周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