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这位市里来的干部就把自己当作一名“言山人”,真诚为民办实事。
如今任期将满,他会为党和群众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
一条机耕路看言山变化
金秋十月,正是稻谷收割的季节。走进言山村的田间地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村民们骑着三轮车,或开着农用车在崭新、宽敞的机耕路上忙碌地来回穿梭。
言山村村民巫守勤说:“有车通到就是方便。以前都要挑担很不方便,现在路硬化起来,运东西特别方便。”
原来这条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路不宽,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直到2017年11月村里来了第一书记。
短短两年不到,从瓜瓢坵至柿儿树,从景田至下言山,农田间纵横的机耕路,让村民们站在路边就能抚摸低头的稻穗。
从后进村到成功摘帽
林建存:条件苦,但从没想过打退堂鼓,那时候我们村里发展有些不足。
为了筑牢服务群众主阵地,激发“有温度、聚人气”的党群磁场效应,他带领村两委以文成避灾安置点建设为契机,征用一亩多土地,借助原派出单位的力量筹集资金,在村里新建了一幢五间三层,集便民服务、文娱活动、避灾安置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楼。
原言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光满说:“经过他多次培训,党员履职情况比以前提升,我们以前是后进村,现在帽子都摘掉了。”
村民看变化
村民刘超平、胡旭弟说:这几年村里发展很快。他帮助我们村里搞建设,跟村干部一起努力。民办事真心以对不马虎,他珍视这份基层工作,喜欢和乡亲们相处,更愿意主动帮村民解决难题。
听闻村里有三户居民的房屋位于斜坡坡脚地带,后山山体坡度较大,在暴雨及不利因素作用下易引发崩塌隐患,每年台风时都要安全转移人员。他就把这件事记在心上,报相关部门批复同意,对地质灾害点进行治理。
今年四月,新村规模优化调整后,他更加忙碌了。他在帮村民办事之余,还忙着勘察饮水工程。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一分子,他内心始终牢记着自身肩负的使命和重托。
在他内心也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言山村的一员
林建存说:“我跟村支书讲,我回去以后,这里也是我第二个故乡。我也会时时刻刻记在心里,村里如果有什么需要,回去之后可以打电话给我,如果我力所能及的,一定帮忙。”
第一书记只有到群众中去,当好他们的“第一贴心人”,才能真正融入群众,推动发展。(来源:文成广电 记者:林晓敏、郑士鑫、陈方东、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