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小康中国·温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部门专场(第一场)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市发改委(市对口办)、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脱贫攻坚方面内容做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通过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构建“全就业链”政策扶持体系等措施让低收入人群的腰包逐渐鼓起来,自2015年以来,低收入农户增收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增长23.1%
“温州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既有乐清、瑞安这样的千亿级经济强市,也还有文成、泰顺等5个加快发展县,特别是中西部山区的发展条件相对较差些,是低收入农户相对集中、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区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扶贫办主任何莉平介绍说,2018年,我市开始谋划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丽田园(简称“两带一园”),其中,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覆盖西部9个县(市、区)、81个乡镇,虽然乡镇数量只占全市的44%,但区域内的低收入农户占全市低收入农户总量的86.8%。三年来,全市共实施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425个,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81条,建成美丽田园46万亩,培育56条农旅精品线。今年前三季度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4101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增长23.1%,带动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增速全省前三。
在面上,我市自2015年以来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全力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低收入农户增收每年均保持2位数增长。持续开展异地搬迁、折股量化、来料加工、帮助就业等“四大促增收行动”,多措并举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组合拳”,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帮助就业上,我市坚持“瓯越鲜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赋能,创新推出产业“菜单式”补助政策,发展茶叶、杨梅、番茄、紫菜、黄鱼、花椰菜、文成糯米山药、永嘉麦饼等优势产业,实施产业帮扶2.13万户,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帮扶全覆盖。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五年增加近80万
“十三五”以来,我市城镇新增就业60.54万人,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0.8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77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维持在2%以下,处于全省较低位置。
会上,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徐顺聪介绍了具体做法,即全力构建“全就业链”政策扶持体系,涵盖就业补贴、惠企稳岗、鼓励创业、加强培训、就业帮扶、优化服务等各方面内容;全力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确保每一个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都有就业机会;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连续五年成功举办温州创业创新博览会;全力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十三五”以来共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87.5亿元,完成社保费返还33.5亿元,惠及企业13万家、职工164万人,发放稳岗补贴4.25亿,惠及企业3.38万家、职工149.89万。
同时,我市不断推进全民参保、社保惠民工作,逐步建成了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截至今年11月,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83.72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36.71万人,较2015年增加79.7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16.7万人,较2015年增加5.41万人;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1.19万人、143.14万人,较2015年分别增加71万人、32.34万人。
三年累计取消不再符合救助资格对象16.18万人
近年来,我市依托省、市“大救助”信息平台,推出社会救助申请“三统三办”服务,率全省之先实现市域内民政救助事项“一证通办”“异地可办”“代跑帮办”,通过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强化救助对象动态管理,使社会救助更加精准。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取消不再符合救助资格的对象7.75万户16.18万人;累计新增救助对象2.72万户、5.71万人。今年,我市还创新打造出“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
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局长姜迪清重点介绍了有关联合体的情况。“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信息化平台为载体、社会力量为骨干、品牌项目为抓手,通过建立“困难需求发布、爱心资源支持、帮扶项目执行”的供需对接网络平台,充分调动慈善社会组织和个人广泛参与社会救助,实现困难需求和救助供给的有效衔接。目前,“联合体”已吸纳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102家,招募志愿服务者2000多人,打造了“关爱探访”“焕新乐园”“月是故乡鸣”等30个项目,在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该平台共发布困难需求4406件,已有2985名困难群众获得了“一对一、面对面”的救助帮扶服务。
五年累计向对口帮扶地区投入援助资金超18亿
对外,我市近年来启动了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目前,我市共结对6省9个地区,分别是对口帮扶的四川阿坝州阿坝县、红原县、壤塘县,南充市南部县,对口支援的新疆拜城县、西藏嘉黎县、青海格尔木市、重庆涪陵区,对口合作的吉林省吉林市。“十三五”期间,温州累计向对口帮扶地区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8.37亿元,实施援建项目314个。
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对口办专职副主任汪浩就帮扶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做了介绍。为增强对口地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市创新了“补改投”的资金使用模式。比如在南部县利用援助资金,精心选定抗风险性强、收益可持续、扶贫精度高的晚熟柑橘、生猪养殖、名贵中药材等三个产业项目,采取援助资金注资入股的方法,使贫困户稳定收益获得保底分红,最大程度实现精准扶贫。我市还在南部县和红原县打造扶贫产业园,增强“造血”功能,巩固当地脱贫成果。截至目前,南部县的浙川东西部扶贫产业园累计签约东部企业122家,落地投产64家,园区(一期)腾笼换鸟19万平方米,二期规划1000亩,2019年5月以来已新建成8幢约18万平方米厂房。
此外,我市通过“西牛东送”项目成功塑造出温州消费扶贫工作的一张金名片,该项目自2018年11月启动,现已进入第二阶段,不仅把牦牛肉送上了温州人民餐桌,还带动当地牦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壤塘牦牛产业市场化运作。今年以来,“西牛东送”项目共销售牦牛5656头,销售额5223万元,带动贫困人口56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