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猪栏、牛栏、羊栏“臭三味”,如今变成了充满书香、茶香、咖啡香的“三味书屋”;曾经的鸡棚,如今改成了儿童乐园、果园、石屋迷宫……这些“独特风景”已成为文成县西坑畲族镇让川村乡村旅游的招牌,吸引了不少游客。
在文成,为落实全省大花园行动计划,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现正聚焦“绣花”功夫,全面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促进旅游公共服务大提升,推动旅游业高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旅游获得感与幸福感。
体验式旅游
让村民踏上富裕之路
近年来,为了做好深度文化挖掘和融合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发展体验式、沉浸式文旅消费文化体验,文成县打造出了一批如畲文化、非遗文化等为主题景区、村、街道等特色产品,积极发展体验式、沉浸式文旅消费,实现“红、古、绿、彩”等多元产品融合发展。
让川村是一个畲族文化格外浓郁的小村子,人口1000人左右,其中四分之一是畲族。一走进让川村,就会有人热情地拦住你,拉着你唱歌跳舞,还会朝你敬酒,这便是畲族村民欢迎游客的拦门礼——拦街对歌。你对上歌了,就能一路唱着歌,伴随着音乐,沿着地上的彩带标识,入席畲家长桌宴了。竹筒饭、糯米糍粑、畲家豆腐娘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能瞬间打开你的味蕾,然后举杯和畲族村民畅饮美酒,那一刻,你会感觉自己成了畲族的一员。
这种畲家长桌宴和系列畲家婚嫁表演等正是文成县在大力推动的沉浸式体验旅游,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除了体验式旅游,体验式博物馆展览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毛泽东像章文化博物馆里,创意推出的VR游戏区,可以让孩子们玩到“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游戏,感受到红军长征之不易。
除了体验式旅游,让川村还凭借地理和产业优势,配套地推出了初心之旅红色演艺、军民联欢等特色产品,提升文成美食体系、打造、推广一系列疗养线路。这一系列的提升举措吸引了大批游客,带领村民踏上富裕之路,现在,让川村旅游的发展每年至少给村里带来10万元的收益,村民年人均收入较前几年至少增收3000元以上。
网红打卡点
让村庄处处皆风景
悦慢小院、香樟小院、红枫小院、翠竹小院、畲家小院……各式各样的民宿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成了让川村的“流动名片”。
如今的让川村是一步一景,充分展现了畲族文化。让川村在古建筑的修缮中,保留了原始的篱笆和石头坎,展现村居田园风情;在乡间小道的改造中,去除了现代化的元素,采用石路、石墙、种植樱花树,展现乡村的特色。
同时,为强化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古建筑的保护,融入伯温文化、畲乡文化等县域特色人文元素,让川村还对村中千年樟树“大肚罗汉樟”进行了精改造。
文成县长期致力于“流动名片”标识系统的提升。指导旅游核心吸引物、目的地、接待场所,规范设置导览标识牌,“流动名片、温情服务”标识系统提升项目让智慧应用得到提升,也让标识系统“活起来”。将畲族彩带及纹样等传统元素升级,相继建成的畲彩小巷、畲趣墙绘、古樟祈福平台等各种网红打卡点,定期推出的“西物畲语”系列文创产品,让村庄处处皆风景。
此外,文成县还在精化规范公共图形信息符号应用、提升酒店和民宿等基础设施,提升便民设施人性化服务,发展高品质旅游。计划到2025年,全县车站、交通主干道、标志性场馆、特色街、文博场馆等重点公共场所规范使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及旅游休闲符号覆盖率达100%以上,实现旅游场所无障碍和适老化设施覆盖率达100%。
30秒入住
让游客满意度更高
“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这是来过文成旅游的人们对文成旅游的便利性的高度评价。在全面推进数字文旅建设的背景下,文成县以数字化建设积极重塑文旅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文成县文旅大数据中心平台,提升文旅大数据仓,开发建成了集文旅动态数据监测、文旅基础资源、产业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移动端决策分析系统。该系统积极利用5G技术,以科技赋能旅游公共基础、公共交通、旅游游览等各方面,加强了交通大数据与旅游出行数据的共享与整合,推出的电子游览地图和电子导航不仅让游客能更直观地看到文成各个景区的路线分布和实时数据,还能让旅游更便利,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免费WiFi、智能旅游等智能化服务运营带给游客的是便利,而优秀的导游工作更是游客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在让川村,很多导游都会身着畲族服饰,用动听的歌声向游客介绍着畲族文化,他们不仅会引领着游客们一起参与民宿活动体验之中,还会绘声绘色地给游客们介绍村中每一处景色的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