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信息
瑞安陈岙村:打通“两山”转化通道,逆袭走向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1-07-24 15: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农号新闻客户端

7月13日,烈日当空,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的游泳池里人头攒动,清澈见底的陈岙溪溪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池内,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带来一丝丝清凉。“支付宝到账5元。”在游泳池边来回巡逻的九龙旅游观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圣华的手机不时发出转账成功的提示音,又有游客在景区消费了。 

“九龙旅游观光有限公司由陈岙村出资成立,目前有40多位正式员工,都是本村村民,每月平均工资五六千元。”曾是陈岙村村“两委”成员的李圣华说,“旅游产业每年可为村里带来600多万元的收益。”

近年来,依靠乡村旅游业,陈岙村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02年,我们村还是一个负债13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而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000万元,净资产80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5.5万元。”陈岙村党支部书记陈众芳自豪地说,该村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十余张国字号、省字号“金名片”。

20年前的陈岙村,是个“蓬头垢面”的小山村,村庄违章建筑绵延2公里有余,村里还有10多家电镀厂,环境污染严重,光秃秃的大罗山寸草不生,宽阔的陈岙溪常年断流,百年榕树枯萎凋零。 

2002年,在外经商办企业的陈众芳走马上任陈岙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家乡几近空白的集体经济、落后的村容村貌,他迎难而上。随着2003年我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陈岙村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制定村庄规划、关停污染企业、迁移千座坟墓,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那时候,大家对关停污染企业的认识还不统一,很多人觉得是在砸他们的饭碗。”提起往事,陈众芳感慨万千,“甚至还有我的老朋友,和我红了好几次脸。但不管是谁,必须为村庄发展让路。”  

村干部们挠破脑皮、磨破脚皮、说破嘴皮,2005年,陈岙村的重污染企业纷纷关停或外迁,剩下的零污染和低污染企业则搬进了由村里统一规划建造的工业区标准厂房。污染少了,陈岙溪再次焕发生机,潺潺溪水又现昔日的碧波荡漾。同时,厂房出租还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不菲的收入。“每年租金能收300多万元。”陈众芳说。

“绿水”已在,“青山”何来?陈众芳带领干部群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青山白化”整治。大罗山是温州“城市绿肺”,然而,靠近陈岙村一侧的山坡却是私坟乱布,一片灰蒙蒙的样子。村“两委”和党员以身作则,带头拆除私坟,经过4年不懈努力,共迁移5000余穴坟墓,裸露的大罗山再次变得葱茏茂密。 

在这青山绿水间,陈众芳嗅到了发展的契机。2014年,以村集体占股51%、村民入股49%形式,陈岙村组建了九龙旅游观光有限公司,先后开发游泳池、皮划艇、漂流等项目,推出农家乐、儿童游乐园等配套设施,年营业收入达1500多万元。“今天中午9桌,晚上6桌,自从开办农家乐,生意好得很。”从油漆匠转为颠勺大厨的村民郑秀英喜滋滋地说,“最多时一天能净赚3000元,不少城里人专门赶来吃饭。” 

如今的陈岙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花园式洋房,全村老年人免费享受居家养老照料服务,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经过近20年的努力,陈岙村已经从昔日“脏、乱、贫”的后进村,发展成为“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劳有厚得、呼有所应”的共同富裕示范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村里的旅游业态,比如,我们打算建设我省第二大室内滑雪场,让村集体和村民有更多增收和就业的机会。”陈众芳自信地说,“未来,陈岙还有无限可能。”

[专家点评]

省共同富裕百村联盟秘书长徐建群:陈岙村村集体经济净资产达8000余万元,年收入近1000万元,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5.5万元,是一个家底十分殷实的村子。该村创新集体经济经营机制,投资创办公司,极大提高了市场地位与经营效率,值得各地借鉴。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村集体与公司、公司股东与村集体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集体经济的集体性质更好地得以坚持,才能让集体经济更好地成为村民共同富裕的基础。现实中,一些强村一直存在公司与村集体产权不清晰的问题,最终困扰当地深入发展,这一点需要陈岙村特别注意、坚决加以避免,继续走出一条创新发展、规范发展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