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内信息
温州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中期评估报告(2018-2020)出炉
发布日期:2021-08-03 14:5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乡村产业发展处

近期,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开展温州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期评估工作,全面客观评价2018年-2020年期间我市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主平台的乡村振兴实施成效,总结经验做法,结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分析查找短板,提出下步实施建议。

一、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

对照《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大类35项具体指标,温州实施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制定《温州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发展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较好,总体符合预期。

除村庄绿化覆盖率1项指标因市级层面未统计无法评估外,其它34项可比指标按超额完成、完成和未完成三个等级:

超额完成指标9项,占可比指标总数的26.5%;

完成指标24项,占可比指标总数的70.6%;

未完成指标1项,占可比指标总数的2.9%,主要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1项指标进展偏慢。

二、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见效

2018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18-2022年)》(温委办发〔2018〕1号),开展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同时,立足西部绿色崛起、东西部均衡发展等实际,作出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的战略决策,率全省之先建立具有温州特色的乡村振兴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探索走出温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从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推进情况看,温州以实现共同富裕富足为导向,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主平台,以“两带一园”建设为主载体,七大重点任务落实见效,十四重大工程统筹推进,形成了一批推动乡村振兴的“温州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三年以来,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为主平台、主战场,累计实施重点产业项目425个,实现投资367亿元,培育56条精品旅游线路,乡村旅游人数占全市旅游业的比重达52.6%,成为温州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引擎。百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域串联乡村振兴“温州样板”,百万亩美丽田园塑造美丽经济“新画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效应明显,“十大领域集成改革”迸发农业农村新活力,村集体经济从“保基本”迈向“高质量”,全域美丽建设筑牢乡村生态基底,“移风易俗”全国样板引领展现农村新风尚,“五治融合”引领乡村基层治理先行先试,“乡贤回归”催生温州特色雁阵效益,规划蓝图正在加速变成乡村振兴实景。

三、在乡村高质量发展中开启新篇章

“十四五”开局之初,已编制《温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全面衔接全省乡村振兴规划、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规划。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持续推进“两带一园”建设、深化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百千万”工程,即“建设打造百个未来乡村,培育千亿乡村产业,农民收入新增1.5万元以上”,加快补齐农村内生增长机制、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乡村基础设施网络等方面的短板和弱项,系统谋划乡村领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建设全省未来乡村建设先行市试点为引领,率先建立“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样板,形成一批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的标志性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为全省乃至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美丽画卷。

温州市乡村振兴“十大标志性成果”

标志性成果1: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全面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2018年3月,温州提出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率全省之先谋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平台、主战场。三年累计实施重点产业项目425个,实现投资367亿元,培育了56条精品旅游线路,乡村旅游人数占全市旅游业的比重达52.6%,成为温州实施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标志性成果2:百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域串联乡村振兴“温州样板”。五年规划建设109条示范带,已累计成功打造8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445个村庄抱团发展,完成项目建设1172个、投资190.7亿元,通过跨县联建、市县共建创新打造了“山水雁楠”“红都绿野”2条跨区域精品带,擘画出由点到线及面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标志性成果3:百万亩美丽田园塑造美丽经济“新画板”。全域推进田间环境旧貌换新颜,建成美丽田园46万亩,形成十大“最美田园”样板,建设4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或田园综合体和1000个“瓯越鲜风”生产基地。“美丽经济”加速孵化,建成以美丽田园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58条,农业休闲观光园和生态休闲农庄134个,助推“两山”转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标志性成果4: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效应明显。深度融合农村一二三产发展,泰顺县华东大峡谷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园创成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累计创建9个省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全市在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田园综合体等重大农业产业平台30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5个。

标志性成果5:“十大领域集成改革”迸发农业农村新活力。坚持改革赋能,宅基地“三权分置”、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等多项改革列入国家级试点,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改革等取得突破性成效,一大批农村改革项目在温州落地开花结果。

标志性成果6:村集体经济从“保基本”迈向“高质量”。全面完成占全省1/4的省定薄弱村、占全市3/5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的“消薄”任务。创新推出“保底收益+按股分工”“土地折股量化”等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出强村富民“新引擎”,2020年全面消除总收入20万元以下且经营性收入8万元以下的村社,山区5县共奔高水平全面小康。

标志性成果7:全域美丽建设筑牢乡村生态基底。统筹推进全域美丽建设,成功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海洋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首批18个“蓝色海湾”试点城市之一,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和达标数量均居全省第三,成功打造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4个、示范乡镇6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56个。

标志性成果8:“移风易俗”全国样板引领展现农村新风尚。深化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成效,获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连续聚焦,移风易俗“温州经验”在全国推广。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率全国之先创建非遗体验基地超百个,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省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获评数全省最多。

标志性成果9:“五治融合”引领乡村基层治理先行先试。瑞安市曹村镇创新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7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创成省级“善治村”1068个,率全省之先推出“智慧村社通”全域自治一张网,平台案例入选《长三角基层治理蓝皮书》。

标志性成果10:“乡贤回归”催生温州特色雁阵效益。依托全球温商网络优势和“两进两回”工作,市县联动培育了以“五个一”工程为核心的“乡贤助乡兴”品牌,累计聘请(引回)乡贤能人4.9万人,建立镇(街)级乡贤会136个,村级乡贤会1165个,乡贤馆114个,乡贤助乡兴实践基地21个,为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