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事关民生,更是关系到养殖户。今年来,猪价仍在低位徘徊,规模养殖生猪每头净利润约为负600元。养殖户面临持续亏损,这让生猪养殖业面临巨大风险。
5月6日,乐清市万利生态畜牧场负责高秀君接过一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合同,这份政策性保险由中国太保产险温州分公司承保,为生猪养殖成本兜了底。这是继生猪养殖保险、生猪强制扑杀保险、能繁母猪养殖扩展保险后又一大创新。
首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正式落地,为生猪养殖带来一剂“强心剂”,温州正形成涵盖养殖成本、养殖收益、菜单式保险等完整体系,为全市生猪稳产保供提供坚实保障。
温州太保产险工作人员为农户送上首份生猪价格指数保单。林迎颖摄
遭遇“猪周期”卖一头猪亏五六百
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生猪养殖产业长年饱受“猪周期”困扰。猪肉价格“过山车”式的变化,不仅加大了养殖户及养殖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也对猪肉的消费造成不利影响。据了解,2018年生猪疫情暴发后,猪肉价格一路走高,而养殖户数量一直锐减,当时生猪存栏量直降至50万头,而生猪需求量达300多万头,供应量远远不足。
高昂的猪肉价格在去年遭遇了“滑铁卢”。“现在这个价格是卖一头亏一头。”高秀君告诉记者,最近一次拉出一车生猪,每公斤价格仅为14.8元,远不到养殖成本,卖一头猪至少要亏五六百元,而卖猪亏钱这个情况自去年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目前,乐清市万利生态畜牧场共存栏生猪6000头,年出栏约1万多头。面对亏损,高秀君并不轻松,售价高的时候没有猪,有猪的时候又卖不起价格,“猪周期”对养殖户造成深远影响。
目前,生猪市场短期内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价格呈继续下探态势,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今年生猪原料价格受到传导还会再上一个台阶。养猪处于亏损状态,养殖户积极性受重挫,不断缩小养殖规模,甚至停养,大的养殖企业也在缩减,致使养殖量逐渐下降。数据显示,2021全年,全市本地供给生猪约84.5万头,远未满足市场需求。如何抓好生猪生产,防止价格大起大落确保猪肉保供稳价尤为重要。
调动积极性确保猪肉保供价稳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稳定生猪生产要求,助力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效应,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帮助养殖户分散转移风险,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生猪养殖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乐清市农业局率温州之先试行推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
据介绍,本次项目试点保险价格暂定为17元/公斤,由乐清市财政补贴70%,农户自缴30%。采价期间内,承保生猪的市场价格低于保险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有了这份保险,成本有了保障,我就可以放心养猪了。”拿到合同的高秀君高兴地说。按照合同,以一头生猪出栏体重130公斤来计算,每头保险费为154.7元,其中去除财政补贴的70%外,自缴费用为46.41元。如猪肉价格跌破17元/公斤,即可获得每头猪最高为2210元的保险金额。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为养殖户吃下“定心丸”,帮助养殖户实现少亏甚至不亏。为达成“稳定生猪生产”这一长远目标也添了一份保障。中国太保产险温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扎根温州的国有大型保险公司,深耕三农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接下来将继续探索生猪保险加金融工具的模式,更好服务稳产保供创新模式体系。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支撑。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表示,开展试点后,接下来将视农户参保意愿和市场情况扩大参保范围,结合保险和金融手段,开展生猪全周期保险,同时借力财政资金调控力量,撬动养殖户的积极性,确保猪肉保供价稳,为温州老百姓端稳“肉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