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苍南县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接灵溪镇群众求助称在公园山附近发现两条形状怪异爬行动物,疑是保护动物,立即派出海洋渔业执法人员数名前往现场。经现场初步确认该物种为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考虑到娃娃鱼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本单位暂无条件收养,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其报决定先将娃娃鱼暂存公园山上的小动物园寄养,并立即联合当地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本县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是否有具备放生娃娃鱼的环境。
据悉,“娃娃鱼”虽然称为鱼,其实并不是鱼,而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与青蛙和蟾蜍同属一个大家庭,学名叫大鲵或鲵鱼。它的身体呈棕褐色,皮肤滑润无鱗,长着四只不大的脚;头扁圆而宽,口很大,有许多细齿排列在上下颚上;眼睛很小,位于头部背方;还有一条左右侧扁的大尾巴,看上去有点像墙上爬着的壁虎,只是身体要大的多,一般身长1米左右,重5〜6千克,最长的可达1.8米以上,是世界上现存的有尾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此次发现的两条“娃娃鱼”通体棕褐色,经测量分别全长55厘米、60厘米,重约5-6斤。经过仔细检查,“娃娃鱼”体表无外伤,体态正常,符合放生条件。苍南县海洋渔业执法大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就近的藻溪镇符合放生条件。为防止野生“娃娃鱼”受到伤害,2月15日苍南县海洋渔业执法大队再次出动执法人员8人前往公园山动物园,联合藻溪镇、壹加壹救援将“娃娃鱼”送至藻溪镇大桥溪石壁潭,在多方见证下安全放生,救助“娃娃鱼”回归自然。
近年来,随着大队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各地群众的生态意识不断提升,一大批野生动植物纷纷在苍南各乡镇河畔“安家落户”,其中不乏珍稀野生动物和临时驻足休憩的过境候鸟等。如今的苍南河道,一方面成为市民难得的亲水近家公园,极大提升了周边市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良好的河道环境又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自然生态的栖息场所,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