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盛产茶叶,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近年来,我市茶产业振兴提能增速,一个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新产业生态链雏形初显。
从传统的采茶叶、制茶叶、卖茶叶到如今的住茶乡、赏茶景、就茶业,温州丰富的茶产业资源与独特的文旅资源,正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一片茶园成就休闲景观
“再过一周就全面开采,现在已经是忙得脚不沾地。”连日来,乐清市能仁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林义春每天绕山巡视茶园。气温升高,能仁村的山头被茶树染成一片深绿,这里是古称“雁茗”的雁荡毛峰的传统产地,微风拂过,雁荡山间都荡漾着茶的清香。
采茶季同时也是能仁村的旅游接待旺季。林义春带领着合作社村民,在350余亩的茶园来回穿梭、眼疾手快,娴熟地采下丰收的喜悦;妻子巨华女则与一批批远近游客共同体验采茶、制茶、茶艺、插花等项目,一品雁荡春韵。
蔓享茶院的茶调饮
如果说能仁茶园是雁荡山景区内的一道风景线,那么苍南五凤茶园本身就是一座景区。五凤茶园是国家3A级景区,位于苍南、泰顺、福鼎三县交界处,茶园面积达万亩,不断延伸的步道、错落有致的茶园、别具一格的乡野民宿、视野极佳的观景台交相辉映,绘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画卷。
“茶园观光、茶俗体验、茶艺品鉴”是五凤茶园的主打旅游品牌,年吸引国内外游客量50万人次左右。为打破茶园经济的季节瓶颈,当地借“微改造·精提升”契机,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推动浙南闽东红色实践教育基地、五凤茶园综合体、五凤香茗园、五岱山红色主题民宿等建设提升,让传统茶园观光走向迭代升级。
泰顺县泰龙茶叶基地的碇步龙表演。周汉祥 摄
由茶促旅,以旅带茶,我市催生出一大批茶旅观光园。作为《采茶舞曲》的创作诞生地,泰顺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两届“三杯香”采茶节和三届琴桥茶乡文化旅游节,通过场内场外联动,直播带货宣推等方式,多角度、多渠道集中展示仕阳镇万排茶园、彭溪镇玉塔茶场、筱村镇葛垟茶场、东溪茶园、罗阳镇山垟坪茶场等诸多风光秀丽的茶园,探索“旅游+茶产业+休闲农业”的新路径。
其中,万排万亩茶园,不仅建起了茶博物馆,铺设了游步栈道,栽植起观赏花卉,更串联起当地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火上春晚的仕水碇步、乐鼓铿锵的碇步龙、构筑大气的董家大院、四季有景的仕阳梯田、惊险刺激的矿坑冰城……以各景观为节点,形成科学合理的茶园游线,讲述琴桥茶乡的小镇故事。
一片茶叶掀起国潮文创
在新消费浪潮之下,温州市场上涌现出不少茶文化创意。
泰顺“三杯香”分流出年轻化产品——泰绿小白,小包装,更便携,成为上班族的口粮茶之选;乐清长山公百草茶让传统茶结合现代工艺,以茶包的形式展现于世,秋梨、三蒿、红豆薏米等赋予了传统茶更多口味……越来越多的茶叶品牌在打破茶叶的“古老”形态,纷纷革新产品,改变刻板印象,让茶叶拥抱更广阔人群。
文化创意与传统茶韵的联合,还体现在国潮“新装”与非遗“旧瓶”的交融上。瓯窑茶叶罐、马蹄闻香旅行套组、蕉叶纹小套组、插片龙舟载瓯窑、汉臣瓯窑蕉纹盖碗套组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大多将本土茶叶与瓯窑、瓯塑美器相结合,将古老的非遗文化融于现代美学生活。
插片龙舟载瓯窑茶礼
这些国潮“新装”,不仅是一套美学器具,更是要通过茗茶、非遗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当手中佳饮与眼中情景相得益彰时,人们才能真正沉浸其中,去探索背后的底蕴。如瓯忆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姜立秋推出的来寮有茶系列——瓯窑青瓷莲瓣杯香薰蜡烛,灵感源自永嘉的乌牛早茶,端杯品茗时,仿佛能看到楠溪江畔云雾缭绕、茶香氤氲的茶园;手工制陶非遗传承人郑巨双主打的“平阳有礼·陶局的碗”,将南雁荡山、坡南街、西湾等处的风景融入蛋画与陶瓷中,可观可赏可用又可窥见浓浓的平阳生活文化气息,彰显温州深厚文化底蕴。
随着消费代际的变迁,传统名茶或老字号正面临着升级与换代的考验,但与此同时,曾经的小众茶叶也拥有了弯道超车、树立品牌的机会。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平阳黄汤。
平阳黄汤伴手礼形象
伴随着平阳黄汤非遗制作技艺的恢复与推广,水头镇新联村打造了国家级3A景区——平阳黄汤茶博园,推出了新联村主题IP形象,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打造节点景观让“茶区变景区”,通过布局帐篷酒店、网红打卡地等让“茶园变乐园”,通过引来乡贤投资发展那云精品民宿等留住游客让“茶乡变梦乡”,通过开发茶香书香、畲鹿、茶语扭蛋机等文创产品让“制茶点变购物点”。
茶旅“联姻”,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正成为温州早茶探索品茶、购茶、康养休闲的新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