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省农科院成果转化推广部部长汤江武、省农科院蚕茶所书记陈小龙和相关专家一行8人赴瑞安市高楼镇调研茶叶生产基地和茶业产业发展情况,瑞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叶青松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首先来到高楼镇玉海春早茶叶生产合作社查看了春茶生产情况。专家组现场查看了茶树采收后的管理、春茶针型茶的加工情况,和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详细询问了销售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叶青松做了详细汇报。他指出,瑞安市现有茶园面积1.7万亩,主要分布在高楼镇、桐浦镇、陶山镇和林川镇等地,201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瑞安清明早”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成立了瑞安市东瓯清明早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全市拥有一个省级生态茶园。叶青松分析,目前瑞安的茶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技术力量和专家指导,没有专门的茶产业发展规划;二是相比文成、泰顺等县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三是缺乏炒茶师、茶艺师、茶博士等专业人才;四是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他强调未来瑞安的茶产业将向“五化”发展:即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企业化、服务合作化、营销品牌化。高楼镇负责人介绍了高楼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科技局介绍了相关支持政策。
专家组给出了具体建议:一是瑞安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明朝时期就是朝廷的贡茶,“瑞安清明早”品种1993年就通过了浙江省的认定,是温州市首个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茶叶商标,要充分发挥瑞安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提高瑞安早茶的知名度;二是瑞安市目前种植的茶树品种单一,90%以上为“乌牛早”,这导致采茶时间过于集中,采茶周期短、空闲期长,要引进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延长采摘周期,丰富产品的多样化;三是农科院系统茶叶产业科研技术力量雄厚,要加强院地合作,尽早的制定出瑞安市茶叶产业规划,科学指导瑞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