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信息
预制菜新赛道,温州抢“鲜”机
发布日期:2023-06-05 10: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新蓝网

温州在全省抢先布局打造东南沿海预制菜产业名城,目前预制菜企业已有近200家,预制菜产品已达上千种。针对产业痛点、发展短板,温州如何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1.png

在浙江百珍堂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一袋袋鲜美的鲍鱼汤汁正在生产线上流水般而来。从投料清洗、熬制到加工、装箱、码垛,所有工序全部由机器一气呵成。作为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单位,百珍堂是一家农业科技型企业,生产50多款健康养生炖品预制菜。公司总经理戴晨旭说,预制菜产业目前最大的痛点主要体现在菜品的还原度上,为此,2018年公司投入1亿3千万元,打造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万吨智能化高汤提取生产线。

2.png

“我们还运用了汤汁快速冷却系统,使汤汁100度迅速冷却,给它迅速锁鲜。因为我们的汤汁是高营养高蛋白的,它在一定的温度区,很容易造成口感的变化以及甚至变质,这样子迅速避开了高危的温度区。”

3.png

安信证券发布的研报称,目前我国70%左右的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的状态,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同质化严重,许多复杂、个性化口味的预制菜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戴晨旭说,要改变这一情况,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设备提升,通过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规模化。

“如果没有科技含量的预制菜的话,很难在市场上做,因为同质化的竞争,我们通过智能化改造,让生产成本降低,使前端的价格走到亲近平民的价格,消费层次扩大了。标准化、规模化后,很多东西就能迎刃而解。”

4.png

相比投资上亿打造生产线的大企业,众多中小企业怎么解决产业痛点?温州食品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胜群说,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已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自觉加入规范的监管系统,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你要拿到证书,需要一系列的材料提供,而且浙江省搞了数字化管理,所有的加工车间全部装摄像头,你如果不规范操作,摄像头自动抓拍。还有证后监管,平时还有国家抽查,省抽、市抽跟县一级抽,如果抽查不合格,起步罚款是5万,监管力度是很大的。”

温州预制菜产业菜品种类丰富且有浓郁地方特色,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的肯定。如何推动这一产业高质量发展?单杨表示,政府层面要规范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就是要规范它,要防止它同质竞争,低价销售,这样就会给我们行业发展带来不良的问题。为了保证预制菜的质量,科技攻关解决这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你比如蒸鱼,首先是食材的安全问题,品质问题,还有后面冷链运输保鲜问题,需要科技的支撑。”

5.png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处处长董文立坦言,温州预制菜产业仍处于市场培育初期,企业规模体量不够大,冷链物流等配套不够完善。去年以来,温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建立预制菜产业链链长、链办机制,同时,加速推动50亿元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组建运行,挖掘推动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优质预制菜龙头企业上市,分类扶持一批农产品生产、预制菜制作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0亿元的预制菜产业基金,今年也会把它落地,主要会通过以投资、贴息、股权等方式来扶持一些中小微型的预制菜企业,同时也会用这部分资金用于推动一些链主型企业去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