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点亮乡村“百千”行动
点亮乡村·新农人|“回炉赤子”甘泽良:海鲜蛋变金蛋,助力渔村转产转业共致富
发布日期:2024-05-10 16: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村信息与宣传中心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

有一群“新农人”

他们是现代农业的新质生产力

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

是乡村发展的引领者

他们的故事

是对土地最深的眷恋

更是对乡村最美好的憧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回炉赤子”甘泽良的世界,感受那份点亮乡村的力量。

PART.1  创客名片

1597831781.jpg

甘泽良,1989年9月生。现任浙江东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洞头区东岙村支部书记。先后荣获国家统计局特聘农情观察员、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共青团浙江省第十五届团代会代表,最美温州人“最美抗疫志愿者”,洞头区十大优秀青年等称号。

PART.2  农创故事

他来自于百岛洞头,在他的记忆中,一直留存着父亲赶潮讨海的样子。他们亲眼目睹了渔民如何渴望大海,那是一家老小生计的来源;见证了渔民如何将生命寄托于大海,那是出海前每一次庄重严肃的仪式。父亲在海上漂的时候,他同其他渔民的孩子一样,紧紧盯着天气预报,担忧如同渔船一起跌宕起伏……

2016年初,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助农队的到来,让甘泽良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助农队协同温科院对灵昆鸡进行了复壮提纯,并为当地渔民带去了养殖技术。有了助农队的帮助,甘泽良开始跟随家中长久以来靠打鱼为生的长辈们接触畜牧养殖。他开始学习如何饲养灵昆鸡,研究了解适宜灵昆鸡生长的条件。那段时间,他天刚微明便去鸡场了解灵昆鸡的饲养情况,天黑透了才从鸡场出来。他说:“之前那样的日子太难熬了,我想尽我自己的力量让家里人、村里人过得好点。”作为受益家庭之一的甘泽良一家将这份恩情牢牢记在心里。

他边学边干,走到哪都带着一本小本子,以便随时能够记录一些重要的经验。就这样,他将创业方向瞄准到了“海鲜蛋”上,希望通过海鲜鸡养殖带动渔民致富。

923848038.jpg

“曾经一度,我们食不果腹,儿时最美味的,就是隔三岔五邻里乡亲送来的那个海鲜蛋,至今难忘。不要小瞧这一枚蛋,它可以是‘金蛋’。”每当提及创业初心,他总是这样侃侃而谈。随后,甘泽良承办了一家海鲜鸡养殖场,为了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相关养殖业知识,将灵昆鸡的养殖做大做好,甘泽良在本科毕业若干年后,以高职扩招生的身份再次回归校园,正式入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甘泽良感慨,在金职院学习到的养殖技术让他大受裨益,减轻了负担,少走了不少弯路。

2020年4月,依托东岙禽业渔农民联合公社,浙江东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营地方特色濒临绝种鸡——灵昆鸡的养殖技术服务与禽蛋销售业务。公司创业初期,他四处奔波忙碌,一年后,他带着他的团队,探索一套“2+1百只鸡养殖计划”,提供鸡苗、独家饲料,分享技术的同时对农户进行培训。期间,团队成员针对性研发饲料配方,将天然谷物、小鱼小虾、深海藻类等原料就地取材,并进行科学提取和配比,经数万次的饲养实验和数据分析,最终研制出了灵昆鸡的专属饲料。通过益生菌发酵技术改良鸡蛋,不但将原本价值一元不到的鸡蛋卖出了3-8元不等的价格,还让该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以及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浙江省“农信杯”乡村振兴赛金奖等多项荣誉。

在养鸡事业愈办愈红火的同时,甘泽良团队以温州洞头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对接周边乡镇,将养殖技术和经验分享给当地渔民,助力他们转产转业走上致富道路。他还亲自到每个鸡场中去观察、记录,当场指出问题并跟踪反馈,逐一指导渔民们进行改进。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加速了当地渔民转型致富的进程,还帮助“减船转产”失业渔民就业。每当这个时候,甘泽良脸上总会露出几分笑容,因为他坚信——海鲜蛋可以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蛋,海岛养殖可以成为农民的金饭碗,绿水青山一定能成为金山银山。

PART.3  创想未来

699995006.jpg

甘泽良将以东岙村作为自己干事创业新的主战场,“极限拼搏,敢于担当,凝心聚力,务实笃行”这是甘泽良作为村书记的承诺。他将继续深挖东岙村发展潜能,在文旅结合、人居环境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东岙村自身“造血”能力。同时,用自己基层实践经验分享,吸引更多青年、大学生、乡贤等优秀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让农村、让家乡成为大有所为、大有作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