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点亮乡村“百千”行动
点亮乡村·新农人|“净化高手”陈孟:创建贝类净化中心为养殖户增产提效
发布日期:2024-05-16 10:2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村信息与宣传中心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

有一群“新农人”

他们是现代农业的新质生产力

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

是乡村发展的引领者

他们的故事

是对土地最深的眷恋

更是对乡村最美好的憧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净化高手”陈孟的世界,感受那份点亮乡村的力量。

PART.1  创客名片 

1878809340.jpg

陈孟,男,1985年1月,浙江乐清人。乐清市乐翁家庭农场泥蚶(血蚶)净化中心创始人。

PART.2  农创故事 

提起陈孟,乐清市翁垟街道的不少泥蚶养殖户都竖起大拇指。他创立的乐清市乐翁家庭农场泥蚶(血蚶)净化中心,2022年试运营以来,已为翁垟当地15户养殖户的300亩养殖面积做净化服务,共计净化泥蚶约40吨,销售金额300多万元,为养殖户增收10%以上。

陈孟是土生土长的翁垟人。在从事贝类净化事业之前,他曾从事工业电器、工控自动化行业,服务于国家电网。而作出跨界转行的决定,则源于一次与父辈们的“谈话”。

翁垟街道位于乐清湾海湾入海口,毗邻瓯江。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父辈们都是从事海水养殖工作,从小在海边长大,陈孟对养殖事业也相对熟悉。2020年疫情期间,他与父辈们聊天,得知父辈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养殖方式,靠天吃饭,无品牌运营又缺少销售渠道,于是他开始思考这个行业的未来。因之前工作的原因,他经常游走国内外,对其他地方的先进海产品养殖方式有一定的认知。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于是陈孟决定回归家乡从事农业事业。

跨入新的行业,从哪开始发力?这是陈孟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533645773.jpg

“乐清素有‘中国泥蚶之乡’的美誉,是泥蚶养殖的发源地和主产地。陈孟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国家也大力提倡发展绿色环保、生态安全的养殖产业,因此他认为贝类净化处理大有可为。

经过两年的市场调研参观学习,陈孟于2022年决定投产一所贝类净化中心,参照法国吉拉多生蚝的净化生产工艺,针对乐清泥蚶的生物产性,引进科研级设备,处理天然海水,净化泥蚶,提升品质。

陈孟的这一决定也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广大养殖户的肯定和支持。贝类净化中心项目于2022年初立项,2022年5月开始建设,总投资200万元,10月建设完成并进入设备调试运行。

1042254788.jpg

走进贝类净化中心,可以看见循环水净化系统中物理过滤装置与设备、泡沫浮选污物设备、生物净化器、水体消毒灭菌设备等一应俱全。陈孟介绍,贝类净化是将贝类放在洁净的海水中,通过其正常的摄食行为和代谢活动,减少体内的污染物,最终获得可安全食用的贝类。该净化系统可处理中、轻度污染的贝类,能将贝类体内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危害降低到可安全食用水平,从而提升产品品质。

2022年泥蚶上市季节,陈孟团队通过前期与前端养殖户签订生态养殖模式,签署不滥用药物保证书,规范养殖方法方式等措施,保障高品质的泥蚶进入净化中心。中心在经过48小时净化处理后,采集样品检测,全部合格后进入包装环节。“我们采用先进保鲜工艺给每一份泥蚶独立的包装盒,盒内充入一定比例的混合气体让泥蚶更新鲜,做到15天以上的存生率。而且每一盒泥蚶都有温州农业农村局提供的可追溯二维码。”陈孟说,他们还打通抖音等平台,帮助养殖户拓宽销量,通过该中心净化处理后的泥蚶,比之前能增收10%左右,这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PART.3  创想未来 

1641896427.jpg

陈孟团队将重点打通生态海产品从健康生态养殖到消费市场的完整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平台运营与生态渔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建立领先的规模农业服务体系,为传统渔业的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一条重要的创新之路,树立渔业标杆,助力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