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信息
一场大雪致枇杷产量锐减提早十天下市 温州枇杷如何告别靠天吃饭
发布日期:2024-05-22 16:5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晚报


眼下,杭州临平塘栖枇杷火爆当地市场,白沙枇杷每斤8到10元,黄的5到8元,最低3元……超乎实惠的价格让不少网友惊叹不已。

5月,也是温州枇杷当鲜之时。与塘栖枇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温州枇杷产业因受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影响,导致大量减产、价格飙升,并且提早匆匆下市。

在传统农业模式下,农民常常面临气候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这种“靠天吃饭”的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如何告别“靠天吃饭”?有专家表示,可通过新质生产力帮助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型,逐步摆脱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温州枇杷提早十天下市

消费者称有钱也买不到

近日,客居杭州的温州市民张女士垂涎起了老家清甜的枇杷,但电话遍寻一番后惊讶地发现,还不到5月下旬,温州市场上本地枇杷竟然已了无踪迹。

枇杷是温州的特产水果之一。温州栽培枇杷有数百年历史,主要产地分布于永嘉、乐清、瓯海、文成、泰顺等地。瓯海泽雅麻芝川村几乎家家都种枇杷,被称为“瓯海第一枇杷村”。因日照充足,土壤呈沙性,该村种出来的枇杷皮薄核小、汁多肉甜。可种植户周先生说起枇杷满是遗憾:“今年枇杷产量很低,上周就没了!”

永嘉金溪镇吴宅村是永嘉县有名的“枇杷专业村”,以种植上吴枇杷而闻名。上吴枇杷是早熟品种,个大核小皮薄、肉质细嫩、香气浓郁,上市期约为5月初至6月初。

永嘉西溪上吴枇杷专业合作社是金溪镇最大的枇杷种植户,拥有百亩枇杷地。该合作社负责人吴先生说:“按照往年经验,目前是枇杷的销售旺季,从各地赶来买枇杷的人络绎不绝,今年开摘仅半个月就提前结束,现在可是有钱也买不到了。”

乐清也是浙南有名的枇杷种植基地之一,在某网络平台,记者找到了位于雁荡镇上的一家枇杷售卖商家,接通电话后对方笑着说:“今年情况特殊,我们这里枇杷早就没了,只能等明年了!”

枇杷开花时节被冻伤

种植户最高减产九成

在温州民间,有“枇杷好吃树难栽”的说法,因为枇杷的花果生长期要经历漫长的冬季,气候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枇杷果品产量与质量。今年年初,温州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正处花期的枇杷受到严重冻伤,以致各地枇杷产量均出现锐减的情况。

永嘉西溪上吴枇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先生介绍,“今年枇杷产量锐减至一成。”所谓物以稀为贵,5月初当地枇杷上市后售价翻倍,往年白枇杷20来元一斤,今年高达35至40元一斤,往年10元不到的黄枇杷,售价涨到每斤20元。

市场上枇杷的供应量大大减少,售价跟着大大提高。对于广大枇杷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但对于像吴先生这样的枇杷种植户来说,揪心的是产量锐减造成他们一家收入的骤降,往年一亩枇杷平均收入过万元,如今不仅一年白忙,还赔上了不少工人工钱,感觉内心受到了重挫。

新型农业种植技术

助力枇杷产业发展

面对温州不稳定的天气给枇杷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温州也有个别种植户积极寻找应对政策,与“天”抗争。

泰顺潜农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志宙就是其中之一,当去年冬季大雪来临时,泰顺大部分露天种植的枇杷树都受冻大幅减产时,刘志宙的20多亩白枇杷因为用上了大棚种植技术,不仅有幸依靠科技躲过一劫,确保产量稳定,并于四月中旬上市,抢占市场先机:每斤售价高达60余元,且供不应求。

现年54岁的刘志宙十多年前回到泰顺老家承包土地,潜心学习科学种植水果技术。因为白枇杷皮薄肉嫩,暴晒的情况下会被烫伤,去年,他给20多亩白枇杷大棚全部安装高压喷雾,“有了高压喷雾,就能随时帮助降低温度。”今年依托大棚种植和相关科技,基地里的白枇杷扛过多变的不利天气,亩产达1500斤,单果最大的有50多克。

专家:

通过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温州枇杷如何才能告别靠天吃饭?就此,记者采访了温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香堂。陈香堂表示,在农业领域传统的生产方式往往更多依赖于经验和自然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生产方式与方法的革新,帮助提升农民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能力,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转变。

陈香堂表示,接下来,政府部门通过引导和支持,将科技新办法融入农业生产,通过精准农业、智能设备、物联网、生物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气候的预测能力,科学规划农产品的生产计划,让农民能够更加高效、可持续地进行农业生产。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方法解决传统问题,将为实现温州的乡村振兴以及高质量发展农业经济提供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