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
有一群“新农人”
他们是现代农业的新质生产力
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
是乡村发展的引领者
他们的故事
是对土地最深的眷恋
更是对乡村最美好的憧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上农民”林书强的世界,感受那份点亮乡村的力量。
PART.1 创客名片
林书强,1986年8月生,浙江苍南人,现任苍南县天瑞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获得温州市乡土人才“名师名家”、苍南县十大“养殖能手”、第五届浙江农民创富大赛“银奖”、温州市农技推广英才“一鸣奖”、苍南县“玉苍英才特殊支持计划”、“乡村振兴领域优秀高级人才”等荣誉。
PART. 2 农创故事
林书强出生于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国家一级渔港。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海洋养殖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渔业 “靠天吃饭” ,往往一场台风就能刮走渔民的全部积蓄,当地的 “渔二代”们大多选择离家创业,而林书强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帮助父母做好渔业养殖。
2006年,“桑美”台风过后 ,林书强家的养殖基地的大黄鱼一条不剩,只捡回来一台西湖牌电视机,父辈多年积蓄几乎全被“桑美”刮走了。这时,他想到福建沿海地区养海参的人越来越多,并且按照海参的生活习性,海参在南方海域的养殖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正好避开“台风”期与夏日高温季节。同时,海参为高价值的水产品,又能提高海水养殖亩产价值,有效解决本海域养殖区域的有效利用与霞关海域养殖区小、产值低的难题,从而达到避险增收的目的。
于是,林书强和父亲去了大连、福建实地考察,并了解到大连海参可以在南方海域养殖。林书强说服父亲,放弃熟练的黄鱼养殖转为海参养殖。2008年,林书强开始从大连引进海参苗种进行养殖,并带动当地几户渔民一起养殖。为将成熟的养殖技术经验分享给大家共同致富,林书强天天泡在海上,从做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摸索出最佳育苗时间,并根据当地海域的情况,结合父亲多年的海上养殖经验,再加上自己对海参养殖知识的学习,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在霞关港海域养殖海参的体系。2018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林书强在自家的养殖基地安装了视频、水温等监控设备,以更好地对养殖的海参进行监控,提高海参的产量。随之向他学习从事海参养殖的人员也逐渐增加到几十户。
随着海参养殖水平越来越高,海参的产量也越来越高。2012年,林书强在金华永康设立了第一个代售点;2013年,他的代售点增加到30多个;2014年,林书强申请成立了苍南县天瑞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 “霞关港”商标。他注重“天瑞生态”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借助政府提供的“苍农一品”平台 ,积极参加各类展会促进销售,助力海参乡民销售,现今客户遍及华东、华南、华中及华北广大地区,深受好评。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合作社获得“苍南县海参标准化养殖推广示范基地”、“苍农一品标准化养殖推广示范基地”称号,天瑞生态海参系列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霞关海域“北参南养”南北接力海参标准化养殖技术,解决了该海域养殖区小、亩产值低这一用海难题,大大提高了苍南海域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助力我市新添“海参”这个高价值水产品成员。
PART.3 创想未来
谈到未来发展,林书强表示,海水养殖业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渔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全民养生概念的形成和普及,海参作为“八珍”之一,市场需求量极大。要做好海上“新农民”,注重短期目标与长远战略的结合,中长期目标将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建立产品加工制作流水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所有养殖户都能收获海水养殖的红利,走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