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月,全市实施新一轮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工作,全市县级以上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680位,其中省派19位、市派103位、县(市、区)派558位,派驻到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和连片发展村、党组织软弱后进村、基层治理复杂村,派驻时间2年。 本着可学、可看、可复制的原则,市农业农村局优选出19个2024年度帮扶工作典型案例,其中省派3个、市派10个、县(市、区)派6个,有进博会展示的数字乡村,有“海霞拳”创编推广,有整合资源打造农资储备中心、薯香共富工坊,有帮村助镇带县的举措,有重点项目建设政策处理和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有综合有专项,一个个来自一线鲜活的案例,生动展现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坚持党建引领,扎根基层、担当作为,用好政策、发动群众、盘活资源、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的做法与成效,供大家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财政资金折股帮扶 共建农资储备中心 温州市烟草专卖局派驻平阳县昆阳镇官岙邸村 第一书记吴状帮扶案例 吴状于2022年6月派驻平阳县昆阳镇官岙邸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通过整合财政、派出单位及第三方资源,于2023年6月在派驻村精心谋划农资储备中心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6604㎡、总投入1245万元,于2024年11月竣工投入使用,成功打造“村集体+农户+企业”收益共同体,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紧抓机遇选项目 吴状了解到地方政府有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采取折股量化的帮扶相关政策信息后,走访市、县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走访调研已获财政资金补助项目的村,并结合派驻村实际,与村干部、镇干部进行深入研究,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通过调研,镇、村一致认为可以与平阳县供销社合作引入农资储备中心项目。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区位有优势。该村于2019年5月,由原前爿、雅村、后岙三村合并成,户籍人口1029户3726人,距平阳县城3.5公里,104国道擦边而过,交通非常便利。另外,官岙邸村是远近闻名的马蹄笋种植村,村里共种植马蹄笋1000亩左右,通过申报设施农业用地,破解项目建设用地难题。二是资金有把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6604㎡,建设两层,每层建筑面积3302㎡,建设资金投入大概1200多万元。该项目如能入选温州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折股量化帮扶项目,预计可获得市、县两级财政支持800万元,引入第三方合作建设投入245万元,并得到派出单位市烟草专卖局专项帮扶资金的支持。三是收益有保障。项目建成后,一楼用于农资仓储,作为平阳县农资应急储备仓和农资配送中心,可储存农资5000吨,实现温州地区绿色农资供应24小时响应。二楼引入马蹄笋深加工、农产品保鲜等项目,打造成共富工坊,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屋顶引入光伏发电项目,发展乡村绿色能源。通过租金+光伏,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而且,农资保供政治性、政策性、公益性强,农资仓储租期长、收益稳。 农资储备中心全景图 深思熟虑报项目 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采取全市竞争性评选、择优确定。吴状在吃透政策要领与项目申报要求的基础上,在用地保障、农资仓储前景、资金筹集、利益分配等核心要素上反复沟通核实,确保切实可行。一是落实项目用地保障。会同村书记程自安走访资规部门,了解到拟建设农资仓储中心项目地块的土地性质,符合设施农业用地的备案要求,并走访项目用地承包户,与村民拉家常、讲政策,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讲明项目实施后给村民和村集体带来的效益,顺利将项目用地流转到村集体名下。同时,走访县农业农村局、县资规局和昆阳镇政府对接落实项目用地审批。二是落实项目自筹资金。市烟草专卖局(派出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派驻村的产业项目建设十分重视和支持,多次听取汇报,实地走访调研,并与市、县农业农村局进行对接,明确对官岙邸村在该项目上给予专项帮扶资金补助。同时,积极与平阳县供销社进行洽谈,引入其出资245万元参与项目共建,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三是落实项目收益分配。50%用于帮扶周边16个村245名低收入农户,另外50%用于支持官岙邸村和周边5个村集体经济,体现了项目共富的属性。四是落实项目申报方案。由驻村第一书记牵头,根据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申报要求,编制项目申报书,对用地保障、资金筹集、项目用途、预计收益、利益分配等核心要件,做出清晰表述和分析,并提供佐证材料,做到真实可行。昆阳镇政府分管领导作项目申报现场陈述,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和平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现场答疑。该项目在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评议中获评第1名。 农资储备中心内部图 严格监管建项目 农资储备中心项目于2023年9月被列为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补助试点项目,2023年10月完成用地政策处理,2024年1月进行项目招标,2024年2月进场施工,11月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试运行。项目建设过程做到程序规范、监管到位、确保质量。一是严格执行村级议事规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五议两公开”要求,在项目申报、设施农用地处理,以及涉及村集体和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方面,在深入调研和多方对接基础上,每一项决策都把好程序关、集体决策关。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公开招标制度。根据地方工程项目招标管理规定要求,通过有资质的代理机构编制标书,依规在浙江省招标网发布招标公告,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公平竞争,并接受社会监督。经过评议,浙江陆泰建设有限公司公司为承建单位、浙江品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为监理单位。三是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质量监管。项目建设过程中,定期组织村两委成员,对建设施工和监理履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帮助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现场实行监理负责制,专业监理对项目进场材料、施工工艺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保质和进度。 二、体会与启示 要把握好政策。要认真研究吃透用地审批和财政专项资金政策,用好、用足、用活相关支持乡村振兴的专项政策。要谋划好业态。该项目在实施前,已经提前谋划好项目业态,与一家国企控股的农资公司签订了为期8年的租赁协议,并已提前收取到项目租金190万元,解决了项目建成后怎么用、给谁用、收益怎么样等重大问题。要整合好资源。主要从三个方面将分散的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发挥出最大效能。一是将财政资金支持村集体入股到经营性项目,量化到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实现了“多赢”局面。二是将派出单位专项帮扶资金做为村集体自筹资金。三是引入第三方投资,参与项目共建。通过三方的资源整合,形成了紧密型可持续的帮扶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