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内信息
乐清:科技为媒 非遗焕新 —— 探寻非遗活态传承之路

乐清市文化产业专才班第四期培训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5-05-14 11:0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乐清市农业农村局

5月12日,乐清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的文化产业专才班完成第四期培训。本次培训以“理论+实践”的方式,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乡村非遗文化、非遗技艺传承与产业发展等内容展开,文化产业班全体学员共同探索科技与文化的创新融合,深度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次培训旨在培养一批既能够传承文化精髓,又具备创新能力的非遗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与非遗活态保护。培训班特邀金晨怡教授进行专题授课,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乡村非遗文化》深入讲解。她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出发,结合一个个生动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案例,系统而全面地剖析了AI在非遗数据采集、创意设计、传播推广等多个关键环节的应用场景。金教授指出,借助AI技术,能够高效地整理濒危非遗资料,生成栩栩如生的动态影像档案,还能通过虚拟现实(VR)等前沿技术,极大地提升非遗展示的体验感,为乡村非遗的传承与产业化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为了让学员们对非遗产业化发展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培训班精心组织学员前往乐清市中雁艺术博物馆和乐清市蓝夹缬传承基地进行实地观摩学习。

踏入中雁艺术博物馆,学员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民间艺术的宝藏世界,丰富的藏品令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学员们深入探寻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的创新成果。馆内的瓯窑工作室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向学员们详细阐释瓯窑“白如象牙、青似碧玉”这一独特制作工艺的精髓所在。整个过程,让学员们深刻领略到千年瓯窑技艺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传统工艺与农业产品包装、文创开发相结合的灵感火花。

随后,学员们来到乐清市中雁荡蓝夹缬非遗工坊。一进工坊,空气中弥漫着植物染料特有的清新香气,仿佛在诉说着古老技艺的故事。非遗传承人缓缓铺开刻满吉祥纹样的靛蓝夹版,向学员们展示这项始于秦汉的古老印染技艺。学员们个个跃跃欲试,小心翼翼地将素色丝巾仔细夹入雕花木夹,夹紧固定板后,再缓缓浸入靛蓝染缸。通过这次亲身实践,学员们不仅真切地感受到非遗技艺背后所蕴含的匠心独运与深厚文化价值,更对农业与非遗技艺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有了全新的思考和启发。

“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极大地深化了学员们对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的理解。学员们纷纷感慨,此次培训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让他们真真切切地领略到非遗活态传承的独特之美。未来,我们将持续搭建文化非遗交流的优质平台,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精心培育更多“懂技艺、会创新、能推广”的非遗专业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