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信息
看强城之势,如何赋能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大文章
发布日期:2025-07-29 16:5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发布

从单村深耕到五村抱团,从万亩粮仓到文旅融合……今年,以粮食生产抱团的平阳大上林垟片区平台驱动模式在全省推广。

在温州,越来越多的乡村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在“强城行动”引领下,城乡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产业、人才、消费等多重资源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有效互通。

瑞安曹村田园综合体

从中央“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到省市一号文件的落地,再到“强城行动”的深入实施,一系列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正在合力推动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奠定坚实基础。

强城行动

一场由城到乡的辐射带动

傍晚时分,位于鹿城区的滨江万象城热闹非凡。美食尝鲜、休闲散步、拍照打卡、一站式购物……年轻人娴熟地穿梭在各个时尚业态中,间或有夫妻俩带着孩子在商场亲子一日游,或见老人在其中闲谈纳凉,商区俨然成为市民们的夏日“游乐场”。

瓯江沿岸高楼林立。苏巧将 摄

2024年初,温州出台《关于实施“强城行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意见》,聚力推进瓯江新城、千年斗城、科教智城、东部科技城、西部时尚城和生态园、园博园、海上花园等“五城三园”规划建设。其中,瓯江新城是温州实施“强城行动”、打造“五城三园”的中枢龙头和关键引擎。在汇聚时尚业态的同时,鹿城还以“千年斗城”为主阵地迎来新机遇——一眼千年的朔门古港遗址、一见倾心的五马-墨池历史街区风情、一帜独树的九山书会戏曲市集,“千年斗城”正随着城市肌理、历史地标、时尚商务的梳理和重塑,悄然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城出发,向乡延伸,“强城行动”正在为城乡协同发展铺设新路径。在苍南,江湾城海鲜美食广场、龙舟运动基地、塘河绿道串联的多个公园等新项目接连落地,一个个潮流时尚的新场景,不仅提升了县城灵溪的城市品质,也让周边乡村感受到城镇化释放的实在红利。

城市的强筋健骨,不局限于外貌有机更新,更在于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今年,省委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完善省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强调要强化都市圈、产业带、山海协作的带动作用。山区海岛县的高质量发展被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过去两年,我市三个县相继调出“山区海岛县”序列,也进一步印证了“强城行动”由城到乡的辐射带动作用。这些调出县通过城市功能的扩张和延伸,发挥腹地联动作用,并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重构产业布局。

文成武阳新鲜莲子采摘,助农主播现场力推农产品。蒋文广 摄

当前,温州正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统筹推进强县富民,深入实施“县城强身”计划,滚动推进县城承载力项目建设,80个项目列入全省县城承载能力提升项目计划,项目数全省最多;支持特大镇高质量发展,加快做强省级百强中心镇。同时,温州持续迭代“一县一策”,提速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实现“一县一个百亿产业集群”全覆盖。

乡村振兴

一场由乡村向强的内生成长

如果说“强城行动”打通了城市乡村要素流动的通道,那么乡村振兴则激发了乡村的内生潜力,让乡村有能力“反向吸引”城市资源。

温州实施“千万工程”的20多年实践证明,乡村不仅可以美丽,还可以有价值、有未来。有着南拳习武传统的文成石庄村,曾一度失了人气。如今村里打出文旅“组合拳”,结合武侠文化与百丈漈景区,举办武侠大会。“五一”假期,石庄村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500人次,民宿入住率超九成,成为城里人追捧的“隐世江湖”。

永嘉镬炉村。图片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创业视野投向乡村。在永嘉镬炉村,80后青年周圆计划打造“数字游民聚落”。她的民宿招聘了3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80%是当地大学生。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就业,这种转变,昭示着乡村不再被动等待城市输血,而是依靠自身特色资源、产业活力和人才吸引力主动发力,从“后发”走向“自强”。

在温州,乡村振兴是一场乡村向强的内生成长。上半年,温州村级集体经济开工项目341个,预计新增村集体年收入2.36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64.9%。

洞头“中屿等到你”景区。图片来源:洞头发布

最要紧的,是对于农村人才的培育和挖掘。去年9月,温州数字创客大会在泰顺举办;今年5月,浙江省返乡入乡合作创业“乡创空间”建设现场会在洞头举办……随着145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加快建设,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青年活跃在田间地头。据统计,温州已建成77个省级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村优秀单位,全市已有近7000名青年带着创意与热爱返乡入乡。

城乡发展轴

一场由融合引领的协同推进

城乡融合,关键在“融”。温州如何系统推进“融”字文章,为冲刺“双万”城市打牢基础?

年初,浙江创造性提出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战略,为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道路。

平阳县昆阳镇上林垟村稻田航拍。图片来源:平阳发布

“靠一个人很难运营村庄,要抱团取暖。”平阳县湖屿村“乡村CEO”方学宗的话,道出了大上林垟片区组团发展的精髓。连片发展,让原本相对封闭的五个村庄走出“孤岛经济”,形成互联互通的区域经济——上林垟村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与服务,帮助其他村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湖屿村的稻虾共养吸引来自城市的客源,官岙邸村的研学课堂一年吸引城乡学生17万人次研学;鸣山村以“古村+非遗”破局,万金村以塘河风貌见长,两村的非遗夜市、河岸游步道,是县城市民每天饭后休闲散步的优选…… 

在城乡融合发展轴上,乡村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成为资源共享的整体。

今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率全省之先制定以“党建联建、规划共绘、产业共富、环境共美、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文化共兴、运营共赢”等“8共”为要点的片区组团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若干机制》,入选省级重点村片区组团38个、覆盖村(社)233个,数量全省最多。

泰顺县打造“浙里山城·泰有顺邑”发展轴。图片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以产业为“纽带”,温州因地制宜构建起“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协同联动的发展轴网络,形成抱团合力。全市入选省缩小“三大差距”重大项目250个、总投资2810亿元,均居全省第一。同时谋划推出12条发展轴,覆盖26个中心镇、辐射48个周边乡镇,带动105个片区组团,其中,6条山区海岛县发展轴全部入选省级发展轴。

从城到乡、从山区到海岛的全域协同发展格局正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