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信息
从“土味”到“潮味” !文成农产品的青春变形记
发布日期:2025-07-04 10: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近日,文成高山云耳入选2025温州特色伴手礼,品牌赋能拓宽了销路渠道。

云耳、茶叶、羊肚菌、糯米山药、杨梅……从文成大山里走出来的特产,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增收致富。如何将土特产做成大文章,让乡村“土”味香飘四海?在当地,这些“特产土味”从种植加工到品牌的推广,借助电商平台进入高端市场,依靠科技实现产业升级,凭借特色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变得青春更有“潮味”。

全产业链延伸

田间的一抹“鲜香”

在南田镇高村民族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从肥沃的土壤中探出脑袋,长势喜人。

基地采用了智能化温室大棚和精准环境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关键数据,精准调控大棚内环境,确保羊肚菌在最佳环境中生长。负责人刘万旺表示,这种技术赋能不仅让羊肚菌产量大幅提高,而且品质更加稳定。

“我们种植的羊肚菌味道鲜美,很受消费者欢迎,今年已经接到不少订单。”包装车间里,工人们细致地将羊肚菌进行分拣和包装,每一朵羊肚菌都经过严格筛选。基地依托70亩连栋大棚与品种优势,构建了“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前端优化菌种培育,中端推广标准化种植,后端引入加工设备、搭建电商平台,并结合高村民族村畲乡文化同步开发文旅项目。还通过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文成学院共建直播电商实践基地,构建“产教融合+新媒体推广”模式,短短几个月就销售羊肚菌8000余斤,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并成功走进山姆超市等。

为了放大食用菌产业带富效应,当地还成立了“万旺生物·共富工坊”,链接浙江万旺生物科技资源,以“企业自营基地+农户灵活务工”的运营模式为核心,创新菌豆轮作技术提升土地利用率,采用智能化温室大棚和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提高产量保证品质稳定。并通过基地建设、菌菇种植、菇棚管护、采收分拣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周边50名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产业。

山货“借网出山”

农文旅融合发展

“家人们欢迎来到直播间,今天为大家带来了猕猴桃、高山大米……”纯天然的土特产,一上链接便吸引网友纷纷下单。

为推动山货“借网出山”,文成林店尾村建立了“导师团+带头人+助农矩阵+农企农户”运营体系,打造共富工坊。由农业专家、直播达人、农创客等组成导师团队,为农企农户提供生产种养、直播营销等指导。同时引导农企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协议收购农特产品。利用线上预售、直播、团购等多种方式,搭建助农销售矩阵,拓宽农产品云上销路。“工坊现有直播间13个,月均销售农产品40余万元,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年增收3万元。”负责人表示,工坊还与温州大学、南屏师库等合作共建农播客创业孵化中心,开设短视频剪辑、网络营销、直播运营等课程,全链条培育乡村“新农人”。

文成县西坑畲族镇让川民族村是畲汉混居的古村落,近年来陆续开设的众多畲族特色民宿日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当地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畲家长桌宴推陈出新,建成能容纳500人同时用餐的长桌宴长廊,将传统的畬家特色美食进行排列组合,用餐同时加入特色畲族歌舞表演,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和趣味性。同时,引入归国华侨投资打造悦慢民宿为当地龙头项目,带动全村建成21家民宿,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

将“土特产”做成大文章,让大山里的“土”味越来越“潮”。文成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当地平和村帮助村民探索更多致富路径,通过举报展销会、直播助农等活动搭建起城乡之间的桥梁,推动茶企在用注册商标增至10个,培育“温产好食品”龙头茶企4家,种植面积3800余亩,预计年产值2800余万元。

种植合作电商运营

山药“新”机勃勃

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赋能,土特产的育种、种植、深加工等过程越来越科学标准化。

文成县共宅村依托优质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糯米山药,联合省农科院、县农业局、县农康院,建立科技特派员驻点服务长效机制,推广新型种植技术,通过提前播种、高垄栽培,足量施用优质有机肥等方式,不仅保障品质,平均亩产也提升了30%。同时配套建设健康食品加工产业园、生态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基础设施,建成涵盖生产、加工、销售的首条全县农业全产业链-糯米山药全产业链,带动周围上千农户人均增收超2000元。

目前,该村已建成糯米山药核心基地300亩,带动周边5个村连片种植,总规模达800亩,去年总产量超2000吨,产值突破1200万元。不仅如此,文成糯米山药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等名录。

在当地南耕生态·共富工坊内一派繁忙的景象。“以前每年都盼着经销商早点来,现在有了共富工坊,帮助我们把土特产变成了金饭碗。”村民刘阿强说。该工坊创新推出“三农种植合作+电商运营平台销售”运营模式,以合作预付定金收购模式收购各种农产品,构建“电商直播+抖音+社区团购小程序”等线上矩阵平台销售当地农产品,帮助农户增收。今年来共销售糯米山药等农特产品近15万斤,销售额300余万元。